ice28720 發表於 2012-2-22 09:02:33

一種因應珊瑚礁健康的全方面對策

要維持珊瑚礁的良好健康,最好是以一種全方位的方式來進行,不但要考慮體質的健康,還要考慮到環境的因素。
這個是很好的例子:宏都拉斯和貝里斯的各種珊瑚礁上的珊瑚在歷經一起重大的白化事件之後,如果周圍的水域是健康的時候,通常會在兩到三年之內復甦並成長。
http://www.divercommunity.com/images//news/holistic%20approach.jpg
照片來源:Peter Symes
然而,在有過多負面影響力(如污染)的地點,珊瑚甚至在8年之後都沒能完全地復甦。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Scripps海洋學研究所的研究生Jessica Carilli表示:「你可以想像一下,當你大病初愈,如果吃得不夠好,或休息得不夠充足,那麼復原的時間就會拖得更長。」
「同樣地,一個必須不斷努力清理多餘沉降粒子的珊瑚有機體,在經歷像白化這類緊張的狀態後,勢必會更難以復蘇。」
疾病和過度捕撈也會影響珊瑚的健康。在那些過度捕撈的地方,如石斑魚這些較大型魚類的種群要不是顯著地減少,就是已經消失無蹤。
沒有了這些捕食性的魚類,其他的魚類得以茁壯成長。而其中的一個物種是蝴蝶魚,牠們以珊瑚為食,而且明顯地與散播在珊瑚之間的疾病有關。
在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比較了7個禁止捕魚至少五年的海洋保護區,以及其他7個有類似多樣性的鄰近地點。
他們發現,在後者的珊瑚經歷更多的疾病,在某些情況下,不同之處甚至有兩倍之多。此外,許多蝴蝶魚出現在允許捕魚的地點,導致更高的珊瑚疾病發生率。
類似的模式也出現在澳洲的大堡礁。
當然,這還牽連了其他的因素。例如污水和化肥等污染物對珊瑚有害,同樣的,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異常的高水溫也一樣。
然而,保持珊瑚礁的多樣性顯然提高牠們應付某種溫度上升的能力。
關島大學的研究員Laurie Raymundo重申:「一般的趨勢是,在具有更多功能多樣性的地方,蝴蝶魚就越少出現。」
當然,為了確保捕食性魚類的存在,以維持蝴蝶魚的低數量,科學家們並不主張禁止捕魚。而是在大致上保持一種平衡。
「從此衍生出的一件事情是,如果我們有一個管理完善的海洋保護區,它的功能是維持珊瑚的健康。[...]所以我們只要在那裡保留特定的一些物種,並且能控制捕魚行為--不要在某些季節裡捕魚,或者,不要捕捉特定大小以下的魚,只要是在任何適當的條件下--我們可能可以不必完全禁止捕魚。」

Steven78 發表於 2012-3-4 21:19:41

所以海洋保護區應該擴大,唔知海下灣可唔可以放生呢?如果可以攪番次集體放生就好啦!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種因應珊瑚礁健康的全方面對策